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,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,是必须牢牢守住的红线、底线、生命线。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领域多、波及范围广、责任链条长,是一项综合性、系统性、全面性的工作,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隐患都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。我们应加强全周期管理,实现安全生产'超前管理“'关口前移“,以此筑牢安全生产防线。
安全生产中的'全周期管理“,是着眼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新理念,就是把安全生产视为一个动态、开放、生长的生命体,对生产的各个环节、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,包括事前预防、事发预控、事后总结等环节,旨在实现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全员、全天候的安全管理。全周期源头治理,就是要强化从'防事故“向'管源头“的风险管控转变,从治'已病“向治'未病“转变,突出隐患排查、风险预警、隐患处置等内容,以实现消除安全隐患,降低安全风险。
一、坚持标本兼治,强化源头治理。事前预防是做好安全风险防范最基本要求,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,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,树立'宁防十次空,不放一次松“的意识,把安全生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、每一个领域、每一个过程。结合到实际工作中,要加强科学规划设计,进一步完善大安全、大应急框架体系,健全风险化解机制,完善舆情管控机制;
加大风险防控力度,严把项目安全关口,严格规范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流程,加强风险辨识评估。要加大全民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力度。围绕'人人讲安全,个个会应急“主题,强化家庭、个人自我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,加强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。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宣传载体,多渠道、分众化推广推送,广泛宣传安全生产、防灾减灾救灾等基本知识,提升群众知险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。
二、坚持关口前移,落实双重预防。发挥网格化、智能化、专业化优势,实现公共安全隐患点排查科学化。要强化新兴技术赋能作用。探索'人防+技防“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,强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、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、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运用。开展大数据感知设备的规划和布局,对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场景先行先试融合新技术应用。加强主管部门的协调联动,畅通数据处理、数据分析,打造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数字平台。完善应急处置预案、开展应急实战综合演练,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突能力。要落实双重预防。新修订的国家《安全生产法》将双重预防机制纳入法律范畴,明确规定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,通过识别风险、确定风险、控制风险、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、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,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,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,有效提升整体防控能力,从源头基础上遏制安全事故发生。
三、坚持压实责任,加强管理监督。坚持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,建立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。压实安全生产党政领导、行业监管、企业主体、全员岗位四方责任,促使各相关主体形成抓安全生产工作的动力、压力和合力。按照'管行业必须管安全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、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“和'一岗双责“责任制的要求,在反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同时,要加强安全生产隐患监管力度。在常态化、长效化制度建设上下...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
《2025应急局长中心组研讨发言:在“全周期管理”中筑牢安全生产防线.doc》
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,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。